原材料疯涨!结构性涨价成唯一出路
2016年,是实体经济难受的一年,在成本高企与疯狂的涨价中,整个市场是沸腾的。
而近2个月的时间里,你会发现所有东西都在涨价:上游煤碳、钢铁、造纸等行业的涨价潮汹涌而来,在运输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制造工业、实体经济受到致命冲击。
翻查一下各材料价格现状:
焦煤涨价200%!
玻璃涨价40%!
塑料涨价30%!
铝材涨价30%!
钢铁涨价30%!
不锈钢爆涨40%!
运费涨价33.6%!
现在,连工业原纸有钱也可能买不到了……
提前囤货存疑,如何破解困局?
早在2个月前,不少中小厂家就开始上调供货价,近段时间,不少大型企业也开始陆续向经销商家发出即将上调供货价的通知,也建议经销商家赶在价格全面上调前,进行适当的备货,以达到控制利润流失。
有经销商对囤货的做法感到担心,因为过早备货本身很危险,他们认为这一轮涉及大量制造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背后并不是真正的行业反弹,而可能是资本性的投机性炒作。当然,上调供货价是无奈之举,经济从来是一环扣一环的,在原材料疯涨的今天,涨价,对经销商、消费者会产生抵触,从而让企业产品的被选择机会减少;但不涨价,对于企业本身来说是不负责任的。
原材料上涨的大背景事实下,结构性涨价成为唯一出路。
结构性涨价,简单地来说,就是通过新品、精品、中高端产品的方式,来解决原材料上涨带来的经营压力。因为新品、精品和中高端产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利润空间相对较高,企业拥有充足实力,可以消化吸收上游原材料上涨。
对于消费者来说就不必太担心,因为材料上涨引致产品价格上涨是需要一定周期消化的,短期内不会作用于市场,如果消费者对想购买产品有着急切需求可以短期内可消费,但未来市场产品价格上扬是无可避免的。
原材料的持续上涨也预示着未来市场将加速洗牌,一些附加值低、没有核心技术、抗风险能力差的生产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