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光,不负梦想,又见好春光!
“一声春雷”惊蛰就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所谓“春雷惊百虫”,惊蛰时节,春雷始响,蛰伏于地下冬眠的蛰虫被雷惊醒,纷纷破土而出。
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常出现于每年公历3月5日-7日之间,今年的惊蛰便是3月5日。该节气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西汉时期辑录的《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
据说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用不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

(图片来源:齐家电器公众号,侵删)
“二只梨子 ”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不过惊蛰吃梨到底源于什么时候,却无迹可寻,只有流传下来的几种说法: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苏北及山西一带有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图片来源:齐家电器公众号,侵删)
“三候惊蛰”
初候桃始华:桃花红,自此渐盛。
二候仓庚鸣:黄鹂叫鸣。
三候鹰化为鸠:鹰开始悄悄地躲起来繁育后代,而原本蛰伏的鸠开始鸣叫求偶,古人没有看到鹰,而周围的鸠好像一下子多起来,他们就误以为是鹰变成了鸠。
除此之外,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分别为:“初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怀着希望,拥抱暖意
不负春光,不负梦想
春回大地、万物更新、硝烟皆逝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齐家双模热水器,不怕惊雷
陪你遇见春暖花开~

(图片来源:齐家电器公众号,侵删)
(文章来源:齐家电器公众号,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