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来临昼短夜长,幸福味道只增不减!
冬至,俗称“冬节”,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至,在此之后又有小寒、大寒和数九接踵而至,预示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将到来。那么冬至期间各地饮食风俗有哪些呢?
上海冬至家家吃汤圆
旧时上海,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上海人在冬至这一天习惯吃汤圆,来庆祝冬至的到来。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各种馅料,做好的汤圆用来祭祖以及互赠亲朋。
苏州:吃馄饨忆西施
由于苏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吴国的都城,而吴国始祖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袭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遗俗。
在冬至,苏州人还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后来,为了纪念西施创造的这种美食,苏州人便把馄饨定为冬至节的食物。
(图片来源:齐家电器公众号,侵删)
杭州:一天三顿吃年糕
杭州人喜欢在冬至这一天吃年糕来庆祝,图吉利,寓意年年长高。
中华大地上的各种冬至饮食风俗至今依然广为流传,足以见这一天对于百姓农耕劳作以及生活作息带来的重要影响!的确,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至,在此之后又有小寒、大寒和数九接踵而至,预示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将到来。
潮汕:祭祖先、吃冬节丸
在潮汕地区,冬至又称“小过年”,是民间一个大节日。在冬至这一天吃甜丸的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在很久以前,这些甜丸不仅是用来吃,人们还将甜丸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之上,一来是这甜丸圆圆的,预示明年丰收、全家团圆。二来是为了答谢老鼠给农民送来五谷种子。如今人们也不再贴甜丸,不过冬至节吃汤圆的习俗依旧流传至今。
(图片来源:齐家电器公众号,侵删)
江南水乡:吃红豆糯米饭
在我国的江南水乡,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不过这个疫鬼最怕红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红豆糯米饭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台州:擂圆
在台州,冬至有吃擂圆的传统,擂圆即圆圆润润、团圆之意。擂圆是用糯米粉做的,先把糯米粉和温水揉成面团,再摘成调料碟大小的圆子揉圆,煮熟后放在豆黄粉里滚拌,因为这个过程临海的方言叫“擂”,所以冬至圆起名叫“擂圆”。
而豆黄粉是用黄豆炒熟后磨成粉再拌入红糖,味道香甜浓郁,配上糯米圆的细腻糯软,令人食欲大增。夹一个粘满豆粉的擂圆,趁热咬上一口,甜滋滋、软绵绵的。
(图片来源:齐家电器公众号,侵删)
冬至
回家的日子又近了
不论离家多远
那根看不见摸不着的亲情丝线
离家近也好,离家远也罢
只要心中有家,那便是牵挂
未曾看过世界的千般姿态
如何懂得团圆的百般滋味
齐家厨房总会因为团圆的日子
将我们与故乡、和亲人紧密相连
齐家祝您:冬至快乐!
(文章来源:齐家电器公众号,侵删)




















